近期,在防汛救工作中作出了重要指示,强调加强统筹协调,强化会商研判,做好监测预警. 生态环境部门也要做好预案,特别是市县生态环境部门,作为处置一线,需要保持时刻“在线”状态.
一是队伍时常“在线”. 随着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改革实施,市级监测中心在管理层级、经费供给渠道、管理体制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. 为了充分利用全省各级环境应急监测队伍,我们必须建立起省级统筹、平战结合、区域联动环境应急监测体系. 省级监测中心应按照各类环境要素建立应急专家队伍库,为全省应急监测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. 区域中心则应根据自身区位和能力优势,完善联动应急响应机制. 其他各驻市监测中心也要积极补位,以确保在现有体制下应急监测无缝衔接. 同时,各市生态环境部门要积极整合现有监测力量,在线监测管理系统明确应急监测人员及其责任,以确保各级应急监测队伍时刻保持“在线”.
二是设备时常“在线”. 各市生态环境部门要根据污染源和环境敏感区域分布情况,综合分析研判可能面临环境应急监测任务种类,提前计划相应应急监测仪器装备配置,并将其落实到具体承担应急监测任务单位. 同时,要组织开展应急仪器设备使用,确保各类应急监测设备状态时刻保持“在线”. 此外,我们还应积极探索建立毗邻地区流域应急监测专家、设备和物资合作共享机制,确保备而不用,不备而用。
三是能力时常“在线”. 在汛期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,快速开展应急监测、及时准确上报监测结果,关键在于人员能力。省级层面要加快建设预警应急监测体系,强化应急监测预警预报,组织开展高预警区域联合应急监测培训和综合演练. 各市生态环境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应急监测预案,优化快速反应作流程. 此外,还要建立健全各类骨人员储备,加强常态化、个化应急监测能力训练,以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,快速处理,准确测量,为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事故造成后果和危害,提供坚实有力技术支持.
(作者:尹振,单位:安徽省生态环境厅)
参考来源:环境报举报/反馈
最近,对防汛救工作发表了重要指示,要求加强统筹协调,强化会商研判,做好监测预警。在这个背景下,生态环境部门也要做好预案,并紧密围绕环境应急监测做好准备工作,特别是市县生态环境部门作为第一线处置单位,需要时刻保持“在线”状态。
首先,保持队伍时刻“在线”。随着省以下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改革落地,市级监测中心在管理层级、经费供给渠道、管理体制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. 为了更好地利用全省各级环境应急监测队伍,我们必须建立省级统筹、平战结合、区域联动环境应急监测体系。省级监测中心应根据各类环境要素建立应急专家队伍库,为全省应急监测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持;区域中心应根据中心区位和能力优势,完善联动应急响应机制;其他各驻市监测中心则要主动补位,在线监测管理系统以确保在现有体制下应急监测衔接. 同时,各市生态环境部门还需积极整合现有监测力量,明确应急监测人员及其责任,确保各级应急监测队伍时刻保持“在线”。
其次,保持设备时刻“在线”。各市生态环境部门要根据污染源和环境敏感区分布情况,综合分析研判可能面临环境应急监测任务种类,提前规划相应应急监测仪器装备配置,并将其落实到具体承担应急监测任务单位. 同时,要组织开展应急仪器设备使用,确保各类应急监测设备时刻保持“在线”。另外,我们还要积极探索建立与毗邻地区流域应急监测专家、设备和物资合作共享机制,以确保备而不用、不备而用情况不会发生.
最后,保持能力时刻“在线”. 汛期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,快速进行应急监测,及时准确地上报监测结果,人员能力是关键. 省级层面要加快建设预警应急监测体系,强化应急监测预警预报,组织开展高预警区域联合应急监测培训和综合演练. 各市生态环境部门还需进一步完善应急监测预案,优化快速反应作流程。同时,要建立健全各类骨人员储备,加强常态化、个化应急监测能力训练,确保能够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,快速处理,准确测量,为最大限度地控制和减少事故造成后果和危害,提供坚实有力技术支持.
(作者:尹振,单位:安徽省生态环境厅)
参考来源:环境报举报/反馈.